5月14日,我院召开“AI驱动数智化发展论坛”暨“数智化发展人工智能实验室”“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据科学与智能管理系”揭牌仪式。我校副校长曹蓉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孟小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孙少龙教授,陕西科技大学章为川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宇、院长马莉莉教授、院长助理赵仁杰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李纯青教授、数据科学与智能管理系主任高鹏教授、实验中心主任高原教授以及数据科学与智能管理系全体教师和50余位研究生与本科生参会。开幕式由我院副院长吴丰华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举行了“数智化发展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数据科学与智能管理系”的揭牌仪式。

曹蓉代表学校向前来参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对他们长期给予我校管理学科的发展表示感谢。她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学科发展方向。她希望经济管理学科主动关注前沿科技,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分析、企业管理、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经济管理各个具体领域的难点和解决方案,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马莉莉介绍了我院与陕西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团队联合共建的数智化发展人工智能实验室。她表示,在我院“理论-应用-社会服务”的学科系统与“1+3”理论体系优势基础上,我院以数理经济与统计学系和数据科学与智能管理系为引领,构建“科创、教学、实践”共同支撑的数智经济研究与教育平台,并朝着国家级文科实验室的目标奋进。

高鹏介绍了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的发展与定位,指出为适应时代背景、培养兼具理论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该系正式更名为数据科学与智能管理系。

主题研讨环节,孟小峰教授作“数据的过去与未来:兼谈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与人才培养”主题报告,剖析“数智”概念为“数据+智能”,并围绕数据认知、智能认知、“数据+智能”人才培养三大模块展开研讨。在数据认知模块,他梳理数据发展三阶段:从早期石块记录交易信息到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形成数据组织处理手段的数据库阶段,21世纪互联网推动数据处理转型、完成人类社会数据积累的大数据阶段,以及基于人类已有数据通过内部token与优化集合成智能体的大模型阶段。在智能认知模块,他介绍智能的三种形式:50年代的图灵机、80年代的专家系统,以及因专家系统无法满足需求而产生的大模型。关于“数据+智能”人才培养,他以物理学核裂变与核聚变为喻,提出需通过聚合创造新载体培养这类人才,且实践中要密切关注学生感受。

李纯青教授发表“数智化转型新范式:基于人机共生的技术演进与体验升级”主题报告。李老师提出基于人机共生的新范式是一种以人机协同为核心、融合主体共演、协同认知、方法革新与多元价值共创的系统性转变,重构了数智化时代的技术哲学与实践逻辑,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价值论四个方面对人机关系进行讨论,并对人机共生的三种模式、人机共生的技术风险与伦理困境以及人机共生的新型传播生态分别进行了介绍。另外,介绍了团队基于人机共生的体验升级进行的研究,主要包括:人机共生体验的研究脉络、人工智能情境下客户体验的度量、基于品牌-智能对象组合理论的人机共生体验形成机制、消费者-品牌平台互动对消费者体验价值的影响以及智能聊天机器人如何塑造满意客户体验:能力扩展与情感延伸的组合视角五个方面。最后关于人机共生体验未来研究的思考问题,李老师指出人机共生不是替代关系,而是旨在提升整个人类社会福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应该追求和谐相处。

孙少龙教授发表“Unlocking the power of multimodal online reviews: A multisensory perspective”主题报告。首先对西安交通大学大数据与应用专业的发展与学科建设进行了介绍,提出主动拥抱学科交叉创新,重视多模态数据赋能经济管理研究的重要性与发展前景。其次对课题组在旅游管理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重点介绍:研究致力于探讨多模态在线评论与多属性感知对游客行为决策的影响,包括图文不一致对游客行为的影响以及图文不一致对评论可用性的影响两大部分内容。最后提出要积极借助大模型做科学研究,在大模型时代的浪潮下,应该着重思考未来人才培养走向。

高原教授作“时空智能增效交通文旅融合发展”主题报告,首先阐释时空智能的本质与发展脉络,随后分享课题组在交通与文旅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在交通领域,近年重点开展路段级与景区交通流量预测、客流拥挤度监测识别、城市交通资源一体化优化调度,以及基于可解释AI的交通碳排放溢出影响分析;在文旅领域,聚焦骑行旅游与徒步旅游场景,深入挖掘游客行为模式特征。

章为川教授作“AI技术及其在经管领域的应用”主题报告,从数学理论出发,聚焦能源、矿业、医疗等实业领域的效率提升,深入探讨AI技术在经管领域的实践应用。他介绍了一体化实时监测系统、能源行业中深度学习网络设计的应用案例,以及医院系统中深度学习网络的创新实践,同时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在学生培养方面的心得与经验。

高鹏教授作“基于具身智能的商业智能发展探究”主题报告,针对当前商业智能面临的数据局限性导致决策偏差、智能交互性差引发用户体验不足、实施决策链路阻塞以及学习能力低下等核心困境,深入思考人工智能的进化方向。报告围绕“何为真正的人工智能”展开,系统介绍人工智能六大核心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具身智能的理论内涵,构建“感知-认知-交互-执行-学习”五位一体的具身商业智能框架。

最后,马莉莉院长对论坛进行总结,深刻指出当前社会正呈现“同时空并行、异时空演进”的复杂特征——多元场景在同一时空维度中交织共生,不同文明形态在异质时空脉络中加速演进。她强调,AI技术浪潮已深度改写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其颠覆性力量不仅作用于产业格局与技术生态,更将重塑个体的命运轨迹。面对这一变革,她寄语在场学生:需以未来视角审视自身发展,清醒思考“成为数据的追随者,还是驾驭数据的领航者”这一时代命题。她警示,唯有主动拥抱挑战、保持危机意识,以批判性思维重构认知框架,以行动力破除思维茧房,才能在“人机协同”的新文明形态中找准定位,从容走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