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网站!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西大主页 /旧版入口 /校友 /IMBA证书查询
工作简报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工作简报 -- 正文

经管简报第97期

发布日期:2013-01-15   点击量:

 

 

 

 

经管简报

 

 

97

主办: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间:20121215

主编:杜                           副主编:杨军良

------------------------------    --------------------------

  

 

教学科研

 

张红芳副教授、齐捧虎教授主编的《中国西部企业管理案例研究》(第一辑)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博士生魏婕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青年菁英奖学金”

“基地论坛”第一期隆重举行

我院2012年研究生学术月活动圆满完成并获第六届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第九卷第三至五期开讲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2012年第十二到十四期开讲

经济学类青年教师沙龙(第十、十一期)如期举行

我院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圆满结束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九)》正式出版

《经济视窗》第46期出版

学术交流

 

任保平院长一行应邀参加第12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白永秀教授、任保平教授、何爱平教授参加第六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2012)学术年会经济学分会暨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2年会在我校举行

 

张红芳副教授、齐捧虎教授主编的《中国西部企业管理案例研究》

(第一辑)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近日,由我院张红芳副教授、齐捧虎教授主编的《中国西部企业管理案例研究》(第一辑)一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七章,35.5万字。该书以西部经济发展为背景,采用规范的案例编写方法,探索了十六个西部典型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并将其开发为具有一定理论普适性与西部特殊性相结合的管理案例。这些案例涉及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金融、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涵盖了企业家精神、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品牌与营销、财务管理、谈判与沟通、经营管理等七个方面,对分析和研究西部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该书的出版是我院西部特色案例库建设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我院西部企业案例开发工作上了一新的台阶,必将极大地推动我院的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工作,促进我院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

 

博士生魏婕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青年菁英奖学金”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于19836月成立,是为了纪念中国卓越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鼓励和推出新人,繁荣我国经济科学事业而设,“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我国经济学界公认的最高荣誉,是经济学界最具权威地位、也是最受关注的一个经济学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一直重视对青年学生的培养,为支持优秀青年学生开展研究、实习和实践活动,以利培养更多的经世致用之才,同时为支持富有潜力的研究团队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2009年特设立“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青年菁英奖学金”。

我院2010级西方经济学博士生魏婕于20122月通过申报材料初审,被选为该奖候选人。后于20123月至9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实习。在实习期间参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0》主报告的编写工作并任该书的主编助理,另参与了相关课题、学术研究以及会议等工作。由于实习期表现优异,受到一致好评,于201210魏婕博士被授予2011-2012年度孙冶方经济学基金会“青年菁英奖学金”。

 

 “基地论坛”第一期隆重举行

2012127,我院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期“基地论坛”在长安校区2308教室举行。“基地论坛”是经济学系为了提升基地班学生的经济学素养、为基地老师和基地同学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旨在通过各类讲座、讨论会的形式提升基地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基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与现有的各类学术性论坛形成互补。论坛邀请了经济管理学院青年教师田洪志做了有关“出国留学申请经验交流”的精彩主题报告,经济学系副主任刘瑞明副教授主持,2010级与2011级经济学基地班全体学生参加了论坛。

此次报告中,田洪志老师以其在日本留学的亲身体验,向同学们作了有关出国留学经验的报告。报告主要从留学的前期准备、学校选择、申请过程以及留学生活等方面展开,详细完整的介绍了出国留学的各个环节及注意事项。老师更是结合自身的留学经历,从国外学习生活的细节出发,生动诙谐的讲授了留学生活的各种经验。老师的讲座虽然侧重于日本留学的经验介绍,但是在留学申请的准备工作、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等方面具有普适性,在场学生纷纷提问并同老师进行了互动和交流。

随后,刘瑞明副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经济学基地班是培养未来从事理论研究的、一流的经济学家,以及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全球化环境、能够自如地与国外同行交流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基地班学生必须要胸怀抱负、脚踏实地,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实现基地学生培养的规范化、国际化、开放化。最后,刘瑞明副教授代表经济学系向田洪志老师赠送了《经济学百科全书》表示感谢,并祝愿基地论坛越办越好。

 

我院2012年研究生学术月活动圆满完成

并获第六届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在西北大学第六届研究生学术月活动评比中,我院表现优异,荣获“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本届学术月活动以“继百年经管优秀传统、扬求实创新严谨学风”为主题,以经济学、管理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热点问题和理论前沿的学习、交流和探讨为主要内容,共举办各类活动36场次,参加活动的研究生达到3000人次。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工作有序,宣传报道及时。

在活动中,我院既注重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注重对各项活动的总结表彰。学术月举办的各项活动均邀请了专业老师指导或点评,专业老师在指导点评时将思想性和规范性并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学院对案例分析大赛、沙盘模拟大赛、模拟炒股大赛和学术征文大赛等活动进行了总结表彰,评出各项活动的先进团队和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起到了树立先进,培育典型,引导鼓励同学们学习先进,争做科研标兵的作用,在同学中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收到了良好效果。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第九卷第三至五期开讲

由我院经济学系和数理经济与统计学系主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第九卷第三期1031日下午2在长安校区2202教室举行。此次论坛的主讲人为学院2009级政治经济学博士生江涛,题目为“收入差距扩大推动未婚人口比例上升吗?”,经济学系赵麦茹老师主持,郭晗博士评论,学院2010级、2011级经济学基地班的全体同学和研究生8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文章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婚姻的显著特征之一表现为男女未婚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和婚姻日益推迟。文章试图从个体差异,引起男女各自群体适婚概率变化的角度,解释男女未婚人口比例攀升的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未婚人口比例上升和婚姻推迟实质上是,个体在婚姻市场搜寻匹配过程的受阻。搜寻匹配模型含义表明,在男性差异、女性无异的条件下,女性未婚人口比例随着男性平均差距上升而提高,但男性未婚人口比例则下降;在女性差异、男性无异的条件下,女性平均差距上升,使男女未婚人口比例均上升。使用19952009年中国省级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处理内生性后,我们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和工资差距均与女性未婚人口比例显著正相关,但与男性显著负相关。女性高等教育差距与男女未婚人口比例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收入差距和教育差距推动了男女未婚人口比例上升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第九卷第四期1121日下午2长安校区2202教室举行。此次论坛的主讲人为学院2009级政治经济学博士生江涛,题目为“出生性别结构均衡的经济分析”,学院数理经济与统计学系张龙副教授主持,田洪志博士评论,学院2010级数理经济与统计学系的全体同学和研究生6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文章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中国出生性别结构长期失衡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婚姻生男或不生、生女或不生等四种状态,可视为男女在婚姻市场搜寻匹配结果的延续。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生男生女的收益差异和男女生产力的回报差异,是性别结构失衡的关键原因。其结构均衡的条件在于,生男生女净收益之比与男女生产力回报之比相等。这可以引申为,性别比随着女性经济回报上升而下降、随着房价上升而下降。使用中国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处理“文化”变量内生性后,本文发现女性高等教育和房价是促使性别比下降的重要因素。女性高等教育普及范围和房价均与性别比显著负相关。因而,政府应更注重提高女性教育程度和经济回报引导出生性别比趋于平衡。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第九卷第五期125日下午2在南校区2202教室举行。此次论坛的主讲人为学院2010级公共经济学博士生李勇,题目为“发展战略、产权结与政府最优行为:对于近代以来中国长期经济增长轨迹的解读”,学院经济学系王聪老师主持,魏婕博士评论,学院博、硕士研究生和经济学基地班的6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文章认为传统观点强调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所造成的国有企业低效率,而忽视了国有企业在弥补外部性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从而只能解释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的奇迹,而不能对近代以来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轨迹给予合理的说明。为此,文章基于外部性对国有企业的“增长拖累”模型进行了扩展,证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外部性和软预算约束对于最优产权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发展战略,产权结构以及政府行为三个方面提供了一个自洽的逻辑分析框架,全面的分析了中国自近代以来的经济增长轨迹。那么,理清不同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经济和制度环境,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和产权结构才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2012年第十二到十四期开讲

由我院工商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会计学系、旅游管理系主办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2012年第十二期于20121113(星期二)晚7:00在长安校区1105教室举行。此次论坛由学院旅游管理系李瑛老师主持,邵金萍老师做评论人,由学院2011级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陈姝做了题为“国外顾客抱怨模型研究述评--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的报告,学院2012级企业管理系、会计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的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系博士生等2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陈姝以营销逻辑发展为背景,梳理和评价了国外经典的顾客抱怨模型,就商品主导逻辑和服务主导逻辑两大主导逻辑下的顾客抱怨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顾客抱怨模型的特征,并探讨了模型演进分析,对顾客抱怨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针对报告,李瑛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提出报告的基本逻辑比较清楚,但其中用到的动态模型的研究因素相对较少,并提议报告中的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可以做到量化,以提高模型精准度。此外,邵金萍老师与报告人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建议其应多从其他角度入手,比如中外文化差异、消费习惯以及分行业研究等角度,来提高研究的深度,使报告更符合中国实情。报告最后,同学们积极思考,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第十四期于20121211(星期二)晚7:00在长安校区1105教室举行。此次论坛由学院旅游管理系温秀老师主持,工商管理系宋思远老师做评论人,由学院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朱海艳做了题为“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路径、模式和效应研究”的报告,学院2012级企业管理系、会计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的硕士研究生、旅游管理系博士生2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朱海艳通过分析旅游产业融合的本质原因,界定了旅游产业融合的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产业与不同产业融合的路径及其主动、互动、被动融合模式。报告指出,旅游产业融合还处于融合过程的初级阶段,其融合的效应并未充分地展示在企业或产业层面。本次报告基于微观视角,从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和路径出发,对不同融合模式对不同融合产业带来的绩效分别进行了分析。

针对报告,温秀老师与报告人做了深入的探讨。首先,报告开始对旅游产业融合在广义和狭义上概念进行了界定,而内容是对旅游产业特殊性的研究,前后是否有矛盾或广义、狭义的定义对问题研究是否有帮助;其次,老师对旅游产业融合的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进行了区分界定,建议报告人找准界定标准,对两种模式做更清晰的区分。此外,宋思远老师提出,报告整体思路明确,框架清晰。并从美国管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报告中的假设条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自变量和因变量不够清楚,希望报告人能多研究管理研究方法论的相关书籍。报告最后,同学们积极思考,并针对研究主题、研究目的以及主动被动模式的研究视角等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第十、十一期)如期举行

20121114我院经济学类青年教师沙龙(第十期)在长安校区学院一层会议室举行。沙龙由经济系主任何爱平教授主持,学院院长任保平教授、数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系主任茹少峰教授,经济学类各系青年教师20余人、部分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国家基金申报讨论会。与会青年教师分别介绍了拟申报国家项目的设计思路、内容框架,任保平院长、何爱平教授、茹少峰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青年教师也发表了意见建议。2012年获得国家基金的王聪、师博、李灵燕等老师也就各自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享。 本次活动为我院申报2013年国家基金奠定了基础,通过深入沟通为基金申报储备了项目。

第十一期于2012125日下午2:30在学院长安校区一层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邀请了学院院长任保平教授作了题为“十八大经济管理理论热点解读与国家社科基金选题申报”的主题报告,经济学系主任何爱平教授、数理经济学与统计学系主任茹少峰教授,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青年教师40余人参加了沙龙。

任院长指出经济管理学院的学习和理解十八大要超出政治学习,高于政治学习,要有理论深度的解读。一要和学术研究、专业建设结合起来,寻找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把握专业建设的方向。二要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与前面几次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相比较,深入理解十八大的理论创新,寻找研究的突破点。三是要深度解析十八大思路和政策语言背后的理论原理。四是把学习十八大报告和项目申报结合起来。今明两年,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项目、陕西省和西安市的社科基金项目,将围绕十八大选题申报。

任院长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十八大报告的关键词、十八大报告涉及的经济管理热点进行了深入解读,并结合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及科学研究方向深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经济学类学术沙龙负责人何爱平教授、茹少峰教授总结了本学期沙龙举行情况,并就下学期学术沙龙的举办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参加活动的青年教师都表示本次讲座让大家更为深入的学习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并对申报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我院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圆满结束

为了提高全院青年教师的讲课水平与教学能力,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同时选拔青年教师参加全校讲课比赛,我院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于20121125在太白校区学院311报告厅举行。开幕式由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惠宁教授主持,教务处处长王正斌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宝研究员到会讲话。

经济管理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评委会由学院李树民教授、张晓明教授和茹少峰教授及学校教学督导孙连魁教授、张孝评教授、熊必璠教授、刘建勋教授7位专家组成,孙连魁教授担任评委会组长。全院40岁以下在校的28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比赛。每位教师参赛总时间为20分钟,其中15分钟为讲课环节(内容为其所主讲课程中的一个章节),5分钟为评委会专家提问环节。评委会专家成员们从备课情况(课件或者教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组织、教学效果五方面对参赛教师讲课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分值采取百分制。根据评委打分结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出参赛教师的平均得分,之后交孙连魁教授在下一位参赛教师讲课结束后当场宣布成绩。经过一整天激烈而精彩的比赛,评委专家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和透明的原则,共评出一等奖2名、 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鼓励奖14名。

本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来看,整体水平比较高,不仅充分展示了学院青年教师优良的精神风貌,更促进了青年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学院的教学水平。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九)》正式出版

 201212月,“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第九辑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现代经济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九)》是以我院经济学系、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主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讲稿为主体的一本论文集,由任保平教授、何爱平教授担任主编。

该论坛以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为主体,重在普及和推广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兴趣。九年来,通过论坛的举办一是在学院推广开了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论坛上宣讲的论文大都是学院的教授,博、硕士生和本科生采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二是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论坛举办九年多来,在论坛上讨论过的论文先后被《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数量与技术经济》等国内权威、核心刊物发表,此外,论坛的文章每年都有数篇入选“中国经济学年会”。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创立至今已经进入第九年,八年多以来,该论坛每两周坚持举行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147次。《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九)》为该论坛出版的第九本文集,收录有我校著名学者和一些优秀博、硕士研究生的文章,文章质量较高,研究方法规范,既推广了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又提高了我校经济学研究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经济视窗》第46期出版

《经济视窗》是由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经济学基地)学生自己编写出版的一本经济学专业刊物,于2000年创办,2004年开始由报纸改为季刊,迄今已经出版了46期。

本期《经济视窗》以“2012年全国高校理论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会议”为基点,共收录来自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的经济学本科学生的论文共七篇。《视界》栏目的4篇文章就区域性市场分割与地方间政府的合作、收入与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儿童肥胖率、高等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索,3篇学年论文就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贸易挤出与区域经济差异、文化产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失地农民安置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1篇随笔谈到了对萨伊定律的思考。经济热点部分则报道了201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分析了2012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及其经济意义。

 

任保平院长一行应邀参加第12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中国经济学第12届年会于2012127-9日在山东大学召开,任保平院长作为理事单位代表与论文入选者一行应邀参加本次年会。

中国经济学年会创办于2001年。我院为理事单位之一,第二届年会曾经于2002年在我院召开。本次年会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举办,任保平院长作为理事单位代表应邀参加了大会开幕式,参加了院长联席会议和理事会,并作为主持人主持了福利经济学分论坛。本次年会我院共有11篇文章入选,我院青年教师钞小静、博士生魏婕、李娟伟、江涛,本科生2009级基地班葛枫也作为论文入选者应邀参加了会议,在分论坛上分别宣读了各自论文。

 

白永秀教授、任保平教授、何爱平教授参加第六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

112114,第六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是由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作为理事单位组成,由全国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和教学人员参与的年会。年会实行轮值主席制,2007年我院作为轮值主席单位承办了第二届年会。

本次年会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承办,150余人参加了大会。我院有7篇论文入选本次年会。白永秀教授、任保平教授、何爱平教授作为理事单位代表和论文入选者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白永秀教授在本次年会上作为第一分会场的主席主持了第一分会场研讨,并做了《后改革时代的矛盾和任务》的发言。任保平教授作为理事单位代表,参加了年会理事会,并在开幕式上做了题为《政治经济学价值判断的逻辑追问和理性回归》的主题报告。何爱平教授参加了第七分会场的讨论,做了题为《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一个逻辑框架》的报告。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2012)学术年会经济学分会暨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2年会在我校举行

1214,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由陕西省社科联主办,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承办的“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经济学分会”暨“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2年会”在我校举行。来自陕西省社科联、西北大学、陕西省社科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政治学院、西北政法大学、西安财经学院等科研院所的3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会议由西北大学社科处处长刘丰主持,陕西省社科联杨凡副主席和西北大学副校长李浩教授分别致辞。杨凡副主席在致辞中强调,此次年会是在全社会深刻学习和领会十八大报告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精神的背景下召开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他希望陕西社科界的同仁们能够增强理论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勇于承担历史赋予的责任,为陕西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贡献自己的智慧。李浩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希望与会专家能够更多的关注和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紧迫问题,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西北大学与陕西省社科界的合作与交流。

在接下来的正式讨论阶段,来自陕西省社科界的八位专家就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创新、绿色经济、经济增长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白永秀教授就西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质、趋势、问题、对策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城乡二元结构缘于城乡二元经济形式,也就是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差别。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规模经济、集聚经济,而自然经济本质上是个体分散经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质就是解决城市生产要素集聚与农村生产要素分散之间的矛盾。在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呈现出了六种发展趋势:在农村城镇化方面,呈现出“大县城—大镇—大村”三位一体的发展趋向;在农村建设方面,对“不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农村”、 “只适宜生存但没有发展潜力的农村”和 “既适宜生存又有发展潜力的农村”,采取三位一体的区别化对待方式;在发展载体方面,呈现出“企业—产业—产业集群”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载体格局;在就业与居住方面,呈现出农村“1/3的劳动力及其家属到外地就业与居住、1/3的劳动力及其家属在县城就业与居住、1/3劳动力及其家属在镇政府所在地或大村就业与居住”的三位一体的就业与居住趋势;在教育布局方面,呈现出“镇(大村)办小学—县办初中—市办高中”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趋势;在医疗卫生布局方面,呈现出“镇(大村)办卫生所(院)—县办好一所具有较大规模与一定水平的医院—市办好一所现代化中心医院”的三位一体的卫生资源布局格局。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反映出来五大问题:观念上没有形成共识;现代农业建设体系建设滞后;空间要素集聚不够;载体建设滞后;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等。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培育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市场化观念;探索适合西部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继续做大县城,合并乡镇,调整村庄结构;发展西部特色农村产业以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陕西省社科院院长任宗哲教授就新型城镇化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探索新型城镇化必须关注“三化”(老龄化、城镇化和信息网络化);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新路、资源节约的城镇化新路、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新路以及以城市群为主题形态的城镇化新路;新型城镇化的财政支持应更多研究地方政府发债的形式,而不是“卖地”和“城投”;新型城镇化能够创造巨大的需求。同时,他认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城镇化战略问题、土地利用问题、户籍改革问题、资源支撑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西安交通大学冯涛教授就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中国经济在外部需求不足、投资下降和消费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在现实的条件下,投资是唯一可行的拉动动力。但是,如果投资过大又会出现产能过剩,因此需要对投资的结构进行调整。同时,在城乡分离的情况下,城乡生产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出现了扭曲;农村发展落后,获得的固定资产投资少的可怜。因此,投资应重点向农村转移。这种转变,在短期可起到保增长的作用;在长期,可起到促发展的作用。

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西安政治学院教授邓海潮认为改革创新是城乡一体化的首要推动力,深化改革创新需要从由农村内部逐渐向外的三个层次来进行:一是在农村内部加大改革力度。深化农业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改革、深化农民身份改革。二是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关系时,应加大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力度。三是在协调城乡方面,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李国平教授就中国绿色发展问题进行了阐述。她认为绿色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映,这一概念是比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更加全面的对可持续发展的阐释。在创造和保存绿色财富的同时,要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以及自然区生态补偿机制。在绿色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推进法治建设和财政体制建设;建立绿色的考核指标体系;营造绿色文化氛围。

西安邮电大学张鸿教授就十八大报告中的“新四化”关系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工业化是基础,信息化是引领,城镇化是关键,农业现代化是保证。陕西师范大学郭剑雄教授就教育、竞争和城乡居民的收入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内,给出人力资本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一种理论化和模型化的解释。

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教授从三个方面就学术交流和学习中的思想方法方面问题进行了论述。一是逻辑问题。经济学学者和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探讨现实问题的经济原因时,一定要从逻辑上考虑问题,从经济学原理的基本逻辑出发思考问题,要区别于一般普通老百姓的理解。二是理论问题。一定要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观察经济现象,要明其理,察其善,求其远,要培养批判精神、创新精神。三是方法问题。要注意思想方法的培养,要注意人力资本异质性能力的培养。

 

 

 

 

 

 

 

 

 

 

 

                    

 

 

 

上一条:经管简报第98期

下一条:经管简报第94期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西安郭杜教育产业园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电话:86-029-88308227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