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何爱平教授和博士生徐艳的论文《马克思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获第九届“兴华优秀论文奖”(2025年),该文是何爱平老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号:20JZD005)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深入考察了人类社会第一次现代化过程即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所呈现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形成了关于“现代”的科学概念以及丰富的现代化思想。论文系统梳理了马克思现代化理论并据此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学内涵。文章指出,马克思揭示了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即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科技的颠覆性革新、大工业及城市化的快速扩张,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变革、全球化的必然趋势、长期性和阶段性兼具的演化过程、多元化发展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以及人与自然携手并进的终极形态;并据此批判了资本逻辑宰制下贫富分化、人的异化、危机频发、城乡对立、人与自然相对立以及国际性剥削的现代化悖论。
马克思现代化理论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理论与实践交织中建立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理念和道路规划证明了现代化的多元性,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拓创新为发挥资本积极作用建立条件,以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规避两级分化的发展悖论,以制度体系改革的丰富经验完善生产关系的调节机理,以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有机联动型塑现代化的动力系统,以新发展阶段的方位判断确立了发展基点,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诠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逻辑进路,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的发展方式夯实社会的生产基础,以新发展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方案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立,是对马克思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历史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