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院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团队编著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6》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约合30万字。该书由世界经济与贸易系马莉莉教授、王颂吉副教授、李侨敏博士带领研究团队合作撰写而成。
该报告指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通过组织力量构建、中央与地方联动、政府与企业合作、国内与国外协同、规划与项目并进等方式,切实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与此同时,国内理论界也逐步跟进,分别从新古典框架、经济地理范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与外交、地缘政治经济学框架等不同视角,对“一带一路”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但是,在理论和实践对接的过程中,来自市场层面的反馈却越趋凸显“一带一路”拓展的复杂性和高难度;从而有必要通过设置“差异化战略支点”,以支点辐射周边,由支点联结成网络的方式,在不同地区展开差异化、定制化的建设,并给出不同战略支点建设的政策设计基本原则。在这一理论认知背景下,本报告对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走廊建设、内部的自由贸易区开放体制、外部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等,进行了分主题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6》系我院第三年度组织该系列报告的出版,2014年度报告以梳理“一带一路”建设理论和历史逻辑出发点为核心内容,2015年度报告着重探究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建设思路,2016年度发展报告主要是提出“差异化战略支点-层级城市网络”的适应性拓展方式。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系列报告成为我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推进研究过程中,以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师生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也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