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教师白嘉副教授的专著《资源型产业集群动力机制与政策选择》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5.1万字,集中体现了作者近年来在资源型产业集群动力机制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这部专著既是白嘉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模块化创新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特色资源产业集群与陕西资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的研究成果,也是我院陕西省重点学科工商管理建设项目的成果之一。
该专著的成果在于四个方面。第一,从资源集聚、产业网络、服务体系三个维度建立了资源型产业集群识别的RIS模型。第二,以资源型产业集群的依托条件为基础,根据机制的结构、功能和原理三个方面,建立了资源型产业集群的SFP动力机制。第三,在分析西部特色资源型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东西部的特色农业资源、特色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加工等进行比较,建立了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选择指标体系。第四,运用RIS模型识别陕西省的主要资源型产业集群,并对陕西省资源型产业集群的优势及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该专著的结论在于五个方面。第一,资源型产业集群是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体,以资源型产业为核心的众多相互合作和竞争的企业或组织集聚在资源产地而形成的网络群体,第二,可以利用RIS模型从资源集聚、产业网络、服务体系三个维度识别资源型产业是否形成了产业集群。第三,资源禀赋、集群主体和集群环境是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依托条件,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动力结构、动力功能和动力原理共同构成了SFP动力机制。第四,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变呈现出周期性的特征,可以把其发展演变划分为积累、集聚、集群、级转四个阶段。第五,适宜的集群政策对于推动资源区域发展,解决资源供需矛盾,拉动落后地区发展,避免资源诅咒效应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风险,因而需要制定和实施应对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