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经管学院孔军副教授的论文“Main factors determining job chance and initial wage: 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China”在SSCI检索期刊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国际劳工评论》在线发表。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是国际劳工组织(ILR)的核心期刊,也是劳动经济学和劳动关系领域的著名期刊。
学术界对工资的决定机制主要有新古典经济学派人力资本决定论和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性社会性因素决定论,使用的数据多是已经在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样本。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原始就业数据重新构造,运用参数生存模型(Parametric survival model)、Mincer工资方程和Heckman选择模型在纠正选择性偏差(Selected bias)后,以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群为对象,对工作搜寻(Job searching)和初始工资(Initial wage)两方面的主要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1)大学声誉影响工作搜寻和初始工资,高声誉大学毕业生代表高人力资本拥有者,比一般院校就业容易,初始工作显著增加,反映了人力资本决定工资;(2)本科专业不同也影响就业和初始工资,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影响工作搜寻和初始工资;(3)女生在工作搜寻和初始工资两方面都处于弱势,具有性别差异。Mincer-Polachek理论认为女性因婚育造成工作生涯中断(Career discontinuity)引起人力资本投入减少,是产生性别工资差异的根本原因,而本文分析的大学生样本,人力资本投入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性别初始工资却显著不同,说明性别工资差异可以不由人力资本差异解释,而是社会性因素引起的,这样就提出了该理论的一个反例。研究说明工资的决定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而是人力资本因素、市场供求、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论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564-91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