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下午,经管学院高端专家短期教学系列讲座在长安校区8202教室举行。法国经济学调节学派代表人物Robert Boyer教授做了题为“来自北欧福利国家的经验教训”(Some lessons from the Nordic welfare states)的学术报告。我院经济学博士、硕士及部分教师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院长助理师博副教授主持。
在报告中,Boyer教授介绍了与北欧福利国家资本主义相关的悖论:北欧被认为是社会民主国家,它们有庞大的公共支出、社会转移,但不平等程度较低。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这些国家的竞争性会被削弱,会逐步并入典型的市场导向型资本主义阵营。但Boyer教授对比分析了四个北欧国家的历史,包括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通过介绍福利机制的共同特征,指出这些福利国家经历了重大改革,但却保持了独特性。
现代北欧福利体系出现及成熟表现为典型的自代谢过程,Boyer教授首先对比了主要福利制度在全球及北欧四国出现的年代,包括工伤保险、疾病险、退休及残疾险、失业保险、儿童生育补贴、一般性补偿以及一般性教育等。然后分析了国家、政治、经济的结构性变化、社会及相关利益群体对福利体系的影响要素。以丹麦为例,他梳理了近四百年教育、制度、思想的变迁,总结了成人教育在丹麦经济发展中突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Boyer教授分析了福利体系建立的过程和共同特征,分析了决定北欧福利国家发展的影响要素,指出福利和创新具有互补的可能性。以丹麦为例,资本和劳动力的冲突引发了未曾预料但却非常成功的经济范式:丹麦经济发展模式,即失业危机及对立的利益群体通过灵活的劳动合同、优厚的失业保险补偿及积极的就业政策共同促成了完美的经济模式。但必须认识到,虽然福利与创新之间的互补性在北欧得到了印证,但并不意味着它适用于美国或者欧洲的其他地区,虽然北欧是现今欧洲社会发展的标杆,但南欧国家并不能简单地引入其模式加以仿效。
Boyer教授对比了丹麦和美国福利的发展历史及功能角色,指出北欧的福利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但仍然保持了高度的灵活性,宏观经济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其中,北欧国家是知识经济的好学生,使得它们获得了足够的生产力和就业人口,形成了良性循环,促进了更优的福利制度。
最后,Boyer教授总结指出,我们应该研究福利国家的出现及不断进行的调整;北欧福利经济模式的显著活力在于它有效地结合了福利所提供的安全保障以及创新带来的活力;更宽泛的公民权利的确立,即使在失业加剧的情况下,也加强了劳动者的工资谈判力;北欧国家特有的格局催化了其福利体系;创新和生产体系如果不能与福利体系实现有机的同步,那么将会导致系统性的危机,南欧地区即是最好的实例;同时历史对比的研究显示系统性危机及其带来的不确定性会给各种组织形式的重塑带来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