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管理学院师资博士后武宵旭与副教授葛鹏飞合作完成的论文《“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沿线国家OFDI:增量引致还是存量转换》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财贸经济》2022年第9期发表。该论文前期工作由金融系本科生王腾蛟、黄智超完成。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动能,在促进中国企业向沿线国家对外投资上已经取得显著成效。那么,“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促进效应(BR-IPE)是否会影响中国企业向非沿线国家的OFDI呢?论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模型,探究BR-IPE对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BR-IPE对中国企业在非沿线国家的OFDI具有“增量引致”效应。动态效应上,在“一带一路”沿线倡议实施之后的前三个年度,BR-IPE对非沿线国家的OFDI表现出“存量转换”效应,即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挤出了企业对非沿线国家的OFDI;之后,BR-IPE的正向效应逐渐显现并增强,即对沿线国家的OFDI表现出显著的“增量引致”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BR-IPE对企业向非沿线国家OFDI的“增量引致”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非沿线发达国家,而对国有企业、非沿线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表现为“存量转换”效应。进一步地,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和海外市场需求的扩张是BR-IPE影响非沿线国家OFDI“增量引致”的重要机制。该研究对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高“一带一路”政策红利溢出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