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9日—30日,第三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学者论坛在辽宁大学召开,我院作为论坛联合发起的理事单位,共有11位师生的论文入选或应邀参加会议,与学界同仁围绕新时代中特政经学科发展议题展开研讨。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主办,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辽宁大学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承办。
本届年会包括开幕式、主旨演讲、分论坛报告等环节。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辽宁大学等5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以及10余家知名期刊编辑参加了会议。
合影
在6月29日上午主论坛一的主题演讲中,吴丰华教授作了题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赋能沿线发展中国家经济韧性》的报告。他指出,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够结合相关区域禀赋对症下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通”政策作为主要政策工具和政策结构性框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以升级被作用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主、以基础性设施建设和企业投资拉动为辅的机制,提升了“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韧性。
在6月30日上午主论坛二的主旨演讲中,院长马莉莉教授作了题为《构建新时代新型生产关系》的报告。她认为,基于科技产业革命和现实问题,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制度逻辑上要保持“不变”,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同时,要遵循历史演进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在社会主义框架下的改革方法论,有序推进生产关系的渐进改革,顺应生产关系的“变革”属性,并且要准确在新时代把握好“新型”含义,积极推进新时代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生产关系更加积极的转化为新发展动力。
我院教授、西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何爱平作了题为《数字资本价值运动全球化扩张逻辑的空间批判》的报告。她指出,资本生产的价值创造、资本流通的价值实现和资本生产总过程中的价值分配构成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因,推动了世界市场扩张,也导致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激化。数字资本在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世界生产总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了国际分工体系,加速了数字资本流通,形成了资本的剥夺性积累。
在6月29日下午的平行论坛汇报环节,岳利萍副院长、吴丰华教授、钞小静教授分别作为分论坛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分论坛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分论坛六——“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点评嘉宾,对与会作者的论文进行了细致的点评。
6月29日晚,我院院长马莉莉教授参加了以“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的院长论坛。院长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教授主持。近20位与会院长,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致认为,应抓住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学科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贡献力量。
我院的年轻教师与博硕士研究生也积极踊跃参与本届会议的平行论坛汇报。王泽润老师在分论坛五——“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农业”: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的报告。2023级博士研究生王寿彭在分论坛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作了题为《国家级城市群建设的共同富裕效应——基于省界毗邻地区县域样本的分析》的报告。2023级博士研究生赵小靓在分论坛九——“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作了题为《耕者有其田:土地确权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涟漪效应”》的报告。
2023级博士研究生王兆敏在分论坛十二——“数字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作了题为《数字技术创新的环境溢出效应——基于下游企业绿色转型的视角》的报告。2023级硕士研究生皮建欣在分论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作了题为《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演进的逻辑、动力与重要经验》的报告。2025级硕士研究生刘南在分论坛九——“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作了题为《市场一体化与农村能源贫困——来自中国区域层面的证据》的报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学者论坛”是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学术盛会,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为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我院积极投稿、组队参会,进一步加强了学院与国内学界的交流,对于我院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问题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扩大学院理论经济学科的影响力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