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管 简 报
第3期
主办:经济管理学院 时 间:2003年3月15日
主编:王正斌 副主编: 蒋文昌
--------------------------------- ★ --------------------------------
目 录
●我院师萍教授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
●我院徐璋勇副教授的专著《宏观国际经济学》已由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西南财经大学何泽荣教授来院座谈
●美国圣南东大学经济学教授来院作学术报告
我院师萍教授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
近日,我院师萍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技术进步机制与因素分解研究”(批准号:79670077)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该项目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借助各个方面专业知识,从深层次的机制和动力上,探求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机理和模式,提出加大企业科技投入、推进技术进步的对策建议。主要贡献是:第一,提出企业技术进步机制的理论模型;第二,对企业技术进步因素进行分解,提出“资源合理配置”所带来的“内生”技术进步及分解模式。即在索洛“余值法”基础之上,将技术进步在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点分解上分解为3部分,为理论界研究“资源合理配置带来技术进步”的分解和定量测度问题提供了思路,使“内生”技术进步研究向前迈进了一步;第三,实证研究提出了对策。结论是:我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速度不快,科技投入太低是重要因素,同时提出了激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对策和建议。该项目形成了以研究报告《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科技投入现状及对策》和《中国软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的19篇论文为主体的研究成果。该项目曾在2002年获得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院徐璋勇副教授的专著《宏观国际经济学》已由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目的就是要解释国家与地区之间经济交易发生的内在机制及相互效应。从研究的对象和角度不同,可以把国际经济学分为微观国际经济学和宏观国际经济学两个部分,其中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有效配置问题,属于实物层面的研究,而宏观国际经济学则主要研究在开放条件下资源利用的决定性因素、国际传递机制及其效用等问题,属于货币层面的研究。
徐璋勇副教授近10年来一直从事《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这次由陕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宏观国际经济学》就是其对教学内容和研究的系统总结。全书28万字,共分为九章,分别是:国际收支及其理论分析;外汇市场与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及政府的外汇市场行为;要素的国家流动、国际债务及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与效应;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协调;国际金融危机及其传递;国际金融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等。该书是徐璋勇副教授自1994年出版《农民与城市化》(贵州人民出版社)之后独立撰写的第二本专著。
西南财经大学何泽荣教授来院座谈
2003年3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西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何泽荣教授来院座谈。
学院金融系、贸易系部分教师,学位点申报相关专家、院领导等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副院长王正斌教授主持,各学位点申报专家就各自申报情况从不同的角度作了汇报,何泽荣教授还就全国学位点申报情况作了介绍。
朱恪孝副校长、研究生处党高潮副处长、经管院名誉院长何炼成教授出席了座谈会。
美国圣南东大学经济学教授来院作学术报告
2003年3月10日下午,在经管院三楼多媒体教室举行学术报告会,来自美国圣南东大学经济学教授、MBA项目主任丹尼尔·帕瓦塞克先生为2002级MBA学生做了题为“美国的MBA教育现状”的报告。
帕瓦塞克先生曾长期从事风险与投资管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圣南东大学先后担任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MBA项目主任,是一位出色的高级培训师。
帕瓦塞克教授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美国MBA教育体系、教育方法以及课程设置等,并强调指出美国MBA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工作中发现并提出非常具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
针对帕瓦塞克先生的演讲,与会人员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用英语进行了提问,并与帕瓦塞克教授进行了交流,内容包括案例教学在美国MBA教学当中的应用,美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等。虽然没有翻译,但参会学员普遍反映收益匪浅,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