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类教师学术沙龙2015年第12期在8106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何爱平教授主持,经济类教师近30人参加了本次讨论。
焦晶博士介绍了《21世纪资本论》第九章“劳动收入的不平等”的主要内容。她指出该章主要论述20世纪后世界各国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分析了1980年后美国工资不平等急剧扩大及超级经理人兴起的原因和不同国家演变特征不同的原因。首先,作者在承认生产率理论及教育和技术赛跑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从长期来看,教育是降低劳动收入不平等,提高劳动生产率乃至提高经济整体增长的最好方式。其次,作者指出上述理论具有局限性,提出最低工资制度的提升对缩小底层收入不平等有重要作用。最后,作者指出超级经理人的出现带来的高层收入的大幅提高是加剧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王聪博士介绍了《21世纪资本论》第十章“资本所有权的不平等”的主要内容。她指出第十章主要分析了四个问题:(1)“世袭中产阶层”的出现是影响长期财富分配状况的最为重要的结构性转变因素。(2)资本收益率明显而持久地高于经济增长率,是推动财富分配走向更大程度的不平等的强大动力。(3)资本的积累是一个延续好几代的长期过程,而战争、资本冲击等因素导致财富不平等不能回到过去的水平。(4)在21世纪,财富的不平等仍将大幅增加,负的人口增长、复杂的资本市场、金融全球化等因素会推动全球财富分配状况进一步恶化。
两位主讲人讲解之后,何爱平教授、刘瑞明副教授、欧阳葵副教授等老师就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